山東陽信:舞起鼓子“跑秧歌”
2019-03-04 17:55:00  來源:農(nóng)民日報  作者:崔現(xiàn)芳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官方微博

  鑼鼓聲聲,張燈結彩。2月15日晚,中國·陽信第六屆鼓子秧歌文化活動在山東陽信縣商務中心廣場開幕。陽信縣十幾支鼓子秧歌隊同臺競技,現(xiàn)場一片歡騰喜慶的節(jié)日氛圍。秧歌隊員們縱情忘我地“鼓”和“舞”,把一個國家級非遺秧歌舞得酣暢淋漓,愉悅身心,祈福納祥,感染著在場的觀眾。

  陽信鼓子秧歌是一種互動性和可參與性很強的鄉(xiāng)村集體娛樂。鼓子秧歌的角色包括傘、鼓、棒、花、丑五類,不同角色各有不同的扮相,表示角色的性格清晰分明,“傘豪放,鼓穩(wěn)重,棒矯健,花圓潤”。陽信縣鼓子秧歌傳承人楊增岐告訴記者,鼓子秧歌以鼓為本,“鼓”的人數(shù)最多,表演形式也最精彩;“傘”是“鼓”的引導,在隊伍中起著指揮作用;“棒”“花”“丑”則是“鼓”的陪襯。這些角色的數(shù)量是以雙數(shù)為基礎,有著相對固定的人員配置。動作中以傘、鼓、棒的男性動作較多,花的女性動作較少。各角色在跑動中做“蹲”“跳”“轉”“擊”的動作,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剛健豪邁、氣勢澎湃的風格特點。丑角在扮相上沒有特別規(guī)定,要的是變形、夸張和幽默的效果,表現(xiàn)出“鬧”的情趣。

  陽信鼓子秧歌的突出特點是重“跑”不重“扭”,所以當?shù)亟小芭苎砀琛?,不叫“扭秧歌”。秧歌隊員在鼓子秧歌中的跑動是按照嚴格的路線和順序層次依次完成的,這些跑動的路線所形成的圖案就叫“場圖”,亦稱跑場、跑“花兒”。場圖形式多樣,相傳有很多場圖是源自戰(zhàn)事陣法,常用的場圖有“單十字街”“雙十字街”“二虎把門”“迷魂陣”“雙出頭”“四斗門”“八步緊”“燈籠褂”等。

  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山東鼓子秧歌的場圖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即“圓”無處不在,“對稱”無處不在?!芭艽髨A,繞駁花,文武場子一筆畫”是對鼓子秧歌跑場的形象概括。鼓子秧歌的跑“圓”產(chǎn)生川流不息、循環(huán)往復的流動美,產(chǎn)生無法替代的集體向心力和凝聚感。這些“花兒”在繞“圓”中多是軸對稱或中心對稱圖形,即使是伴奏樂隊的一般配置(一個大鼓為中心,鐃兩個、镲鈸兩付、鑼兩面分列兩旁)亦是數(shù)的平衡對稱。這反映出山東鼓子秧歌以圓為美、以對稱為美的文化心理。如今的跑“花兒”越來越傾向于選擇簡潔明了的場圖。開場的場圖講究簡潔有氣勢,瞬間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結束的場圖追求干凈不拖沓,特別有收束感。

  陽信鼓子秧歌2011年入選國家非遺名錄。關于鼓子秧歌的起源,有“災后慶豐收說”“包公放糧說”“劉秀屯兵聯(lián)歡說”“勞動起源說”等多種說法,未知孰是。鼓子秧歌攜帶著豐富厚重的文化信息,值得認真研究和傳承。近年來,陽信縣推動鼓子秧歌進入學校體育教育,加強傳承人的保護以及年齡結構合理的秧歌隊伍建設,保證了陽信鼓子秧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責編:車婧
美姑县| 临泉县| 吴桥县| 巴彦县| 庆城县| 方山县| 顺平县| 莱阳市| 焉耆| 呼玛县| 朝阳区| 百色市| 启东市| 波密县| 枣阳市| 巴南区| 寿阳县| 始兴县| 桦甸市| 崇义县| 丰镇市| 千阳县| 江油市| 青海省| 夏津县| 安丘市| 木兰县| 民和| 达日县| 娱乐| 阿鲁科尔沁旗| 米林县| 滨海县| 韩城市| 鸡东县| 龙川县| 浦江县| 白玉县| 仙游县| 会昌县| 扎兰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