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變,烙在母親記憶深處
2019-11-01 10:24:00  來源:鄉(xiāng)村干部報  作者:云南省云龍縣白石鎮(zhèn)云頂村副書記 楊寶欣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官方微博

  編者按 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本報開設“禮贊70年 曬照片講故事”專欄,面向廣大鄉(xiāng)村干部征集有故事、有溫度的照片,和萬千讀者共同見證衣、食、住、行以及教育、醫(yī)療等方面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用一張張濃縮著時代印記的照片,禮贊新中國70華誕!



上世紀八十年代, 楊寶欣母親(左三)在永香小學和同事合影


  我的母親是云南大山里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英語教師,有著32年教齡,從山村小學到鄉(xiāng)村中學,再到縣職中,母親是貧困地區(qū)教育發(fā)展的見證者。

  上世紀八十年代,母親在大理州云龍縣永香小學教書,這是一所山村小學。那個年代,孩子上學要翻山越嶺走幾個小時山路,多數(shù)孩子要自帶柴米油鹽和糧食,周末才能回家。母親既要教書,還要照顧年幼的學生,但她從不叫苦喊累。最讓她難過的是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因為總有三五個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

  母親至今記得,1987年秋學期開學那天,有個叫楊德成的學生沒來,一周后,楊德成的母親來到學校,從兜里掏出了一疊臟兮兮的鈔票,校長和母親數(shù)了一下,一共50塊。校長犯難了:“你家三個孩子讀書,50塊學費不夠呀!”聽到這話,這位母親當場就朝校長跪了下來,失聲痛哭,原來這50塊錢已經是他們家的全部了。“我把家里生蛋的雞都賣掉了,就想讓幾個娃娃能讀書。學費能不能先欠著,不用給他們發(fā)課本,站著聽也行,這錢以后慢慢還!”大人哭,三個孩子也跟著哭。這時校長摸了摸口袋,開口說:“我這有10塊,學校再補助10塊,加起來能抵一個娃娃的學費。其他兩個娃娃的學費先欠著,你有錢再還!”校長想了想又說:“上學還要吃住的呀,再給你10塊,給娃娃們買點糧食。”校長也有一大家子要養(yǎng),20塊錢掏得不容易。最終,在校長、母親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楊德成兄弟仨都順利讀完了小學。后來有一個還考上了大學。

 

上世紀九十年代,楊寶欣母親在長新中學抱著楊寶欣合影

 

  1993年,母親被調到長新中學教書。條件依舊很艱苦,但比起山村小學來有了很大改觀。學校給每個班級分配了一個廚房。說是廚房,其實就是幾塊石頭搭的“灶臺”。每天中午、傍晚,學生們都要排隊生火、做飯。為了節(jié)省糧食,大家都不吃早飯,中晚飯主食多是玉米粉和小麥粉,很少吃米飯。生火用的干柴,是學生課余時間上山撿來的。

  1995年,學校條件大幅改善,建起了大食堂,還請了一位專職做飯的師傅。每個孩子每周交15元伙食費,就可以吃上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徹底告別了既要讀書又要自己弄飯的日子。

  再后來,教室里亮起了電燈,學生點煤油燈上自習成了歷史。

 

進入新時代, 楊寶欣母親在縣城職中現(xiàn)代化的教室里講課

 

  2001年,母親再次調整工作,來到云龍縣職業(yè)技術中學任教。剛開始,學校連大門都沒有,操場很破舊,教學設備跟不上。隨著教育投入的增加,學校由原來僅有一棟教學、住宿合一的樓房,變成了功能劃分合理的四棟樓:綜合樓、教學樓、實驗樓和宿舍樓。

  從過去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打天下”,到如今PPT制作等新手段層出不窮,母親告訴我說,教學設備的跟進,讓教學形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過去在山村里,她給孩子們講英文單詞“Fruit Salad”(水果沙拉),不管怎么比劃,怎么在黑板上畫圖,那些孩子始終沒辦法理解“沙拉是什么”,甚至沒見過那些熱帶水果。如今,教室里都裝上了投影儀,傳統(tǒng)的黑板被賦予科技元素,母親也學會了制作電子課件,“有聲有形有視頻,學生能更直觀地掌握知識,開闊眼界!”

 

2019年10月, 楊寶欣母親在縣職業(yè)技術中學操場留影

 

  再過兩年,母親就要退休,離開站了30多年的三尺講臺。她很不舍地對我說,要好好抓住最后和孩子們相處的時光,努力幫孩子們打開看世界的大門,讓他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責編:車婧
拜城县| 湖北省| 宁德市| 芷江| 古丈县| 灵台县| 蚌埠市| 五指山市| 山阳县| 托里县| 屏边| 抚宁县| 将乐县| 城口县| 蕲春县| 山西省| 垣曲县| 永年县| 遂宁市| 昌都县| 永年县| 玉环县| 景洪市| 兴隆县| 旌德县| 定西市| 永福县| 晋城| 红河县| 同江市| 新晃| 怀宁县| 无为县| 仪陇县| 彝良县| 吴堡县| 枣庄市| 琼结县| 博湖县| 法库县| 温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