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扶貧車間帶動模式”下的工廠
2020-08-24 14:30: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 松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官方微博

  圖為龍南風景。

  龍南市,地處江西之南,溪流縱橫,景色秀美。

  如今,龍南有一個溫暖的模式聞名在外,正造福百姓,惠及鄉(xiāng)里。這就是龍南“扶貧車間帶動模式”。

  這個模式,來源于龍南的就業(yè)扶貧福利廠,一個幫助身患殘疾的貧困群眾就業(yè)脫貧的公益性企業(yè),主要生產(chǎn)服裝和簡單日用品。

  而這個溫暖的故事,要從這個工廠說起。

  一

  工廠剛成立時,廠長廖家利遇到過一件難事。

  一位扶貧干部找到他,說一個貧困戶家的丈夫,希望能讓他妻子也來廠里上班。廖家利一聽便說,可以啊,來吧??煞鲐毟刹繀s有些犯難,“他妻子有點特殊?!薄霸凼歉@麖S,特殊也不怕,只要沒完全喪失勞動力就行?!绷渭依πφf。這位干部繼續(xù)講,她身體沒毛病,可就是兩個字——太懶!廖家利一聽,心里有數(shù)了,說沒關系,讓她來吧。

  這女子叫小沈,當時三十歲,夫家是南亨鄉(xiāng)的。嫁過來后,整天不是蹲墻根兒曬太陽,就是在村里東游西逛。別說干農(nóng)活兒,家里連灶屋都懶得進。

  小沈剛來廠里三天,就出了名。在工位上,別人都在低頭干活兒,緊張忙碌,她卻坐在那兒發(fā)呆,也不說話,工具掉到地上都懶得去撿。可到了吃飯時間,鈴一響,她比誰跑得都快,總是頭一個沖到食堂。做飯的凌師傅看不下去,來找廖家利,搖著頭說,這可真稀奇,她一個人能頂三個人的飯量,吃得多,卻聽說不干活兒,這哪像話???

  廖家利聽了,笑笑說,沒關系,給她點時間。

  其實這時候,廖家利已經(jīng)在和班組長廖倩影商量這件事了。

  廖倩影身為班組長,每天跟各種工人打交道,在管理上比較有經(jīng)驗。她先不動聲色地接近小沈,一點一點地跟她聊天:你看,身患殘疾的同事們都在認真干活兒,咱們好手好腳的,更應該好好努力,干得更好才對啊。廖倩影這樣說,也是想試著刺激她??粗裆?,估計小沈聽進去了。廖倩影趁熱打鐵,咱先試試?你肯定沒問題,一定能干得好!

  小沈聽了,點點頭,答應了。

  一個星期過去了,小沈開始學會一些簡單的制衣技術。這時,廖倩影又安排一個有殘疾的工人和她在一組互幫互學。這下子,激起了小沈的責任感,為了能幫助分在一組的工友,她的手腳更勤快了。

  小沈就像換了一個人,一門心思扎在工位上。過去總是頭一個去食堂,現(xiàn)在有幾次因?qū)W⒐ぷ鳎铧c誤了吃飯。

  沒過多久,小沈因為工作積極,被評為車間的“崗位能手”。車間的同事說她脫胎換骨,完全變了一個人。小沈偷偷對廖倩影說,我過去懶,那是因為沒心思做事,心里總埋怨眼前的窮日子,打不起精神來??勺詮膩淼皆蹚S里,我才發(fā)現(xiàn),工友個個都那么努力,這日子有意思、生活有奔頭著呢!

  二

  市就業(yè)局局長劉明亮說,就業(yè)扶貧福利廠是一個特殊企業(yè),和生產(chǎn)經(jīng)營比起來,安全管理是更棘手的問題。

  廠里曾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東江鄉(xiāng)的黃美華是位聾啞人。據(jù)說四十五歲前,基本沒離開過村子周邊,更不要說到市里了。自從來到福利廠,平時就住在宿舍,每逢周五,家人或幫扶干部來廠里接她回家,周一早晨再回來。

  出事是在一個周一的早晨。那天,已經(jīng)到了上班時間,眼看過了9點,黃美華還沒到崗。正在廠里巡查的劉明亮一聽這事,趕緊給她家里打電話。家人說,早晨臨時有事,就沒送她,想著這來回路應該早已熟悉,就讓她自己來。出來一個多小時,應該早到了。劉明亮一聽,更加著急,立刻報警,又組織人手分頭尋找??纱蠹野阉亟?jīng)的路線都找了一遍,還是沒找到,于是又擴大范圍找。最終,在離廠不遠的一個山崗上,找到了黃美華。她迷了路,正一個人蹲在路邊哭。好在有驚無險,劉明亮這才長長出了一口氣。

  經(jīng)過這件事,劉明亮和廖家利對全廠工人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竟有將近一半的工人不熟悉來廠的路。這樣可不行,安全出行的措施必須跟上。從此,廠里就制定了嚴格的制度,平時出廠,必須三人以上,而且必須要有請假手續(xù)。這近百名有殘疾的工人,要由管理人員結對管護,負責安全往返。劉明亮還找到市里的電信部門,專門設計了一種裝有GPS定位芯片的特殊廠牌,有緊急呼叫和迅速定位的功能。當員工外出遇到緊急情況時,只要按一下功能鍵,就能給家屬、班組長和廠里的保安室同時發(fā)出三個短信。根據(jù)呼叫信息,確定的具體位置可以精確到三米以內(nèi)。當這兩百多個特殊廠牌發(fā)到工人手里,不光工人,家屬也很感動。黃美華的丈夫拿著廠牌說,這份心真是千金難買!

  劉明亮和廖家利深知,就業(yè)扶貧福利廠的員工是特殊的貧困群體,所以需要更細心,更有耐心,對他們更加關心。

  福利廠的工人,平時工作期間,吃住都在廠里,食堂每天免費提供三餐。剛建廠時,一個周末,按常理說工人都該回家了。但廖家利巡查宿舍時發(fā)現(xiàn),宿舍里很多人沒走。清點一下,竟有十幾個人。一問才知道,沒走的大都是單身漢,回去也是自己一個人,不如待在廠里舒服,也熱鬧。廖家利立刻把食堂師傅叫來,洗米做飯,周末繼續(xù)開伙。從這以后,食堂的灶火周末也沒熄過。

  三

  廖家利管理廠子這幾年,越來越感到責任重大。為了更好地推動廠子發(fā)展,廖家利在人才培養(yǎng)、薪資制度等方面,花了很大心思。

  他為全廠兩百多名工人設計了個性化的培養(yǎng)方案。工人們持有殘疾證的有近六十人,其中還有十九位聾啞人,再加上智力障礙與文化水平低,沒有完整勞動力的工人,幾乎占總數(shù)的一半。管理團隊就把工作崗位按難易程度分為十個等級,然后對每個工人進行評估,再安排到合適的崗位。年齡偏大的,安排在插花車間;手腳麻利的,安排到制衣車間。

  福利廠依照“按勞取酬,企業(yè)保底”的原則,對工人實行計件工資,鼓勵工人憑自己的能力多勞多得。對勞動能力較差的工人還實行二次利潤分配。到年底,企業(yè)拿出利潤再分配一次,確保每個工人達到最低工資標準以上。當初剛建廠時招收的兩百多名貧困人員,現(xiàn)在絕大部分人都已學會一定的技能,他們靠自己的勞動,摘掉了貧困帽子。

  很多工人,不聲不響地把自己的全部家當搬到廠里。這意味著,他們已經(jīng)把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給這個企業(yè),把這個廠當成了自己的家。每到關鍵時候,干勁和熱情就會徹底激發(fā)出來。

  有一次,廠里接了一份難得的大訂單,全廠上下都很興奮。正要大干一番,卻未想到,突然停電了!按原計劃,第二天早晨8點以前,所有貨物必須裝箱,這樣才能趕運到深圳的碼頭裝船。趕不上時間,只能走空運,成本就要大大提高,企業(yè)的損失至少要在八萬元以上。廖家利已經(jīng)做好走空運的心理準備,可就在這時,工人們一起來找廖家利,說廠里的損失就是大伙兒的損失。一個工人說,我們商量好了,晚上不睡了,等來電以后,連夜加班趕出這批訂單。

  工人的話,讓廖家利心里升起一股暖意。

  這個晚上,來電后廠里一片燈火通明。所有工人都自發(fā)地在生產(chǎn)線上忙碌,埋頭認真做工。廖家利來到車間,看到這個情景,感動得流下眼淚。他立刻去食堂,組織廚師,為工人們準備宵夜,又勸體弱的工人早些回宿舍休息。但沒有一個人肯回去。就這樣一直干到第二天早晨6點,全部貨物提前兩個小時順利裝車。

  拿出這個廠的花名冊,會發(fā)現(xiàn)有兩本。一本是在職人員名單,人數(shù)是二百五十六人;另一本是離職人員名單,有二百四十五人。這些離職的人,去了哪兒呢?

  劉明亮說,除了少數(shù)回家務農(nóng)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由于學會了一門技術,或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已經(jīng)被輸送到別的企業(yè)去了。

  比如小沈,在福利廠工作,掌握了熟練的技能。后來很多企業(yè)招聘熟練技工,劉明亮看她已經(jīng)完全符合應招條件,就推薦她到更好的企業(yè)去工作。小沈每月的收入也大大增加。

  廖家利和劉明亮還專門建立一個微信群,把工業(yè)園區(qū)五十多家企業(yè)的相關負責人拉進群,便于推薦福利廠的工人。有人感到奇怪,福利廠花這樣大的精力,才把這些貧困人員培養(yǎng)成生產(chǎn)骨干。剛能挑大梁,不想辦法留住他們,反而主動推薦他們到別的地方工作,這是圖什么呢?

  劉明亮說,我們辦這個就業(yè)扶貧福利廠的宗旨,就是要通過就業(yè),幫助貧困人群,特別是這個特殊的貧困人群脫貧。讓他們學到成熟的技能,再推送到更好的就業(yè)單位,將來能有更好的發(fā)展,然后再吸納、再培訓、再推送。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在龍南,在就業(yè)扶貧福利廠,我感到一股真切的暖意,在體內(nèi)流淌。

責編:車婧
绥阳县| 长岭县| 金堂县| 洱源县| 彝良县| 筠连县| 合阳县| 安岳县| 且末县| 鱼台县| 玉树县| 布尔津县| 宁波市| 太谷县| 惠水县| 平湖市| 诏安县| 揭东县| 阿图什市| 永康市| 璧山县| 英山县| 虞城县| 沛县| 南部县| 五莲县| 兴文县| 体育| 苏尼特右旗| 余江县| 开封县| 海丰县| 衡东县| 鹤峰县| 胶州市| 彰武县| 边坝县| 镇赉县| 广昌县| 阳西县| 库尔勒市|